4月20日,全市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情况双月座谈会召开,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我市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情况,并听取意见和建议。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邹霞主持。市领导胡清芬、程少云、薛四清、熊金林、李全参加。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观了三江港区综合码头,并结合调研情况,分别对我市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民革鄂州市委主委叶丽娅: 建高端智能转运系统 创多式联运鄂州品牌
建议:引进建设空轨智能集装箱转运系统。空轨集装箱转运与汽车转运、地轨转运方案相比,更加节省土地资源,不影响城市交通,无需驾驶员,安全快捷,节约能源,无排放、无扬尘、噪声低,优势非常明显。同时,目前空轨智能集装箱转运系统(ATTS)技术上有先进性、独创性,能真正解决枢纽“微循环”难题。
民盟鄂州市委主委熊金林 多措并举助推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
建议:
(一)围绕枢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1.发展多式联运应遵循“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协同配合”的总体思路,遵守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原则,实现港口、车站、机场的快速有效的连接方式。2.政府应注重加快完善物流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的要素制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审批中的土地均衡指标;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以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取中长期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投入制约问题。3.发挥鄂州北站在空铁、铁水联运中的枢纽作用,建议建设铁路专线将鄂州北站与三江港、机场等联通。4. 充分发挥三江港作为长江中部核心节点港口优势,积极拓展长江货运航道。向上开通至重庆的航路,打通连接西部地区通道;向下开通至上海的航路,打通出海通道,实现水运至三江港,铁路辐射西南的铁水联运功能。5. 货运运输使用统一标准的甩挂车,集装箱货车,减少换装时间与成本,并大力推广甩挂运输示范工程,鼓励物流运输企业应用专用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作业水平。同时积极引用新技术,解决长江港口与铁路被长江大堤阻隔造成的高额转运成本问题。
(二)建设多式联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解决“最后一厘米”问题。1.依托互联网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实现水路、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节点的信息发布、运力在线交易、物流路线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政府监管、政策发布等功能。2.向国家发改委、海关和商务等部门申请在“一关三检”服务体系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口岸,形成集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分拨转运、交易展示、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物流综合体,主动对接武汉,积极融入湖北内陆自贸区,3.逐步建立与沿海、沿江、沿边口岸业务联动、直通放行的区域大通关体系,建设“空水铁公”四港一体的多式联运口岸综合服务平台。4.建议鄂州成立多式联运综合协调管理部门或者联协办公室,实现交通运输部门,铁路部门,机场的统一协调,降低重新开单,重信检验检疫等门槛,为“一票到底”打下基础。
(三)解决多式联运产业支撑问题。1.建议结合当前形势及发展环境进行临港产业规划,以充分利用已建、在建、未建运能为目的,进行产业选择、培育。2.要充分考虑各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产业对运输的依赖性,建议发展符合环保要求,有市场需求,且对运输依赖性强的产业。3. 建议我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设中部电商基地及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优势,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强工业物流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仓储设施建设。
民建鄂州市委主委程少云: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 推动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建议:1、切实做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规划,建立多式联运规划统筹工作机制,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全方位、多层次谋划多式联运枢纽工程。2、培育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企业,组织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培育具有跨运输方式货运组织能力并承担全程责任的企业开展多式联运经营。3、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建立跨区域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4、创新多式联运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探索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产业发展基金等模式,解决多式联运项目融资难的问题。。
民进鄂州市委主委谈春光:建成三江港口物流枢纽 打造航空都市重要节点
建议:1、按照国际一流深水港口、按照物流枢纽港口进行规划,与航空大都市、长江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规划深度对接与融合。2、与公路枢纽建设融合、与铁路枢纽建设融合、与航空枢纽建设融合、与物流及葛店电商中心建设融合。3、建设港口引产业,发展产业促港建,做好港产融合。4、加强三江新区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突破体制障碍,推进武鄂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
农工党鄂州市委主委熊前荣: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多式联运发展全过程
建议:1、发展多式联运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底线,始终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为主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多式联运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2、发展多式联运要与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相结合,优化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耕地占用,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3、发展多式联运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相结合,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三同时”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制度。4、发展多式联运要与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强化行业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致公党鄂州市委鄂高支部主委金涛:精准定位 打造航空都市联运样板区
建议:1、进一步发挥我市公路路网优势,实现公路运输零对接,为公—铁、公—水、公—空联运的无缝衔接提供公路通道基础保障。2、整合港区资源、优化港区建设,促进各港区形成整体联动,进而与武汉港高效对接,为公—水、铁—水以及未来水—空联运的无缝衔接提供基础保障。3、以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为核心,规划发展我市多式联运品牌线路,为未来我市打造以航空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建立基础
九三学社鄂州市委主委李全:借鉴郑州航空港 建设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
建议:1、借鉴郑州航空港建设经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审批机制、创新金融管理机制、创新人才集聚机制
2、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运用四维并行建设模式,合理谋划建设时序。
3、重点突出空铁对接,注重引进经营主体,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货带客运互相促进,创新运营模式,建设中国特色。
4、对标国际货运多式联运模式,建设良好的多式联运的口岸环境,并对集装箱标准化、公路运输车辆的标准化、铁路运输车辆的标准化乃至零担货物装运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先行引导,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式联运并无缝对接。
市工商联代表 李洋:科学规划 大力扶持 信息互通 人才引进
建议:1、要高标准、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将现有的运输设施资源纳入多式联运交通体系规划,形成“公、水、铁、空联运,江、湖、海、空直达”的复合型立体交通网络。2、要大力扶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建立信息平台,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并在企业跨地区发展设立网点时给予政策扶持,大力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3、要加强与上级交通运输、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倾斜,形成良好的促进我市多式联运发展的口岸环境。建立统一的联运需求交易市场和公共运输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4、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加强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物流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引进专业物流人才。
无党派人士潘忠贤:发展多式联运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议:1、超前谋划航空大都市多式联运体系发展规划。将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立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高起点编制航空都市区综合运输枢纽规划。对航空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为港口、园区、集疏运体系建设指明方向,提供路径;立足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要求,高定位编制航空都市区及后方工产业规划 2、完善各项功能的配套。狠抓硬件投入,建设健全的地面运输体系,完成航空都市区后方辅助设施、多式联运转运站场及运输转运设备等建设内容,同时,建设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物流园区,打通多式联运的“最后一公里”;狠抓软环境建设,搭建多式联运物流大数据中心,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3、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依托顺丰速运公司,发展陆空联运综合性货运枢纽;招商引资,引进优势龙头企业;多方协作,成立多式联运联合体4、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金融支持,拓宽货运枢纽融资途径;重点结合物流产业自身发展以及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出台相应规划和发展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制定专门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措施.
邹霞指出,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是改善我市交通状况,提高整体运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凝聚政治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战略部署上来,扎实推进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建设是个长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捕捉、及时记录,深入实际,提出有理有据、科学可行的建言。要进一步研究采纳建议,做好意见反馈,让科学可行的建议落到实处,为我市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台办主任苏玉霞,市委统战部党派办主任程良楚,市铁路建设领导小组主任吴文华以及市交通局相关同志参加此次座谈会。
版权所有 中共鄂州市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 鄂州新闻网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滨湖北路滨湖大厦 邮编:436099
邮箱:eztzb3830482@sina.com 电话:0711-3830482
鄂ICP备150157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