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月座谈会 > 正文
致公党:关于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6/7/29   来源:党派科


鄂州市在第六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灵秀鄂州”建设,建设“灵秀鄂州”,关键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充分发挥鄂州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从而逐步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不断拓展鄂州发展空间,推动“灵秀鄂州”建设,是当前亟需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致公党鄂州市委会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就此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覆盖率16.1%,其中生态公益林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达标,排水管道长度达到600多公里;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今年6月又有17个村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五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近以来,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12年,我市单位GDP能耗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中NO2含量高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行为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是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特别是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区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化。资料显示,我市湖泊面积由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响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复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森林保护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其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和理念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偏重的产业结构形成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考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是资源要素偏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忽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公共产品。四是公众环保自觉意识不强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

既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其外延,形成目标导向。总体目标: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二)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引领体系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规划我市城乡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形成合理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一是优化市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布局结构。二是完善规划指导。要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基础上,统筹规划生态文明的功能分区、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切实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三是强化规划约束。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法律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期实施,有序推进。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力争在5年内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工程、电子商务等产业,策划和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顺丰机场,加快鄂州“航空都市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发挥资源优势,策划和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响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按照“一区一品牌、一区一园区、一区一实体”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软实力。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梁子湖区全面退出一般工业,以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策划、实施一批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发展。

(四)培植项目载体,着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一是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谋划项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以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生态保障体系。二是抓好山水资源保护。出台严格的山体湖泊保护政策,做好全市山体水体资源摸底登记备案工作,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改善梁子湖、花马湖、樊湖等水系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流域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环境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测和排放数据旬报及公开制度,督促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四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制度推进体系

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生态风险评估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保护性开发、一般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措施,保证山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全民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生态公益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拓宽补偿范围、深化补偿内容、增加补偿资金。三是完善生态保障监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利益共享机制,盘活市场资源,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完善生态考评机制。推行生态GDP核算制度,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绿色GDP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革命。从对大自然的掠夺型、征服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环境友好型、协调型、恢复型的生态文明,无疑是革命性变革。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的态度与作为至关重要,解决了认识上的“赤字”,才能减少生态赤字。

版权所有 中共鄂州市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 鄂州新闻网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滨湖北路滨湖大厦 邮编:436099

邮箱:eztzb3830482@sina.com 电话:0711-3830482

鄂ICP备15015768号-1